• 江西省耕地轮作休耕现状、问题及对策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当前, 全国各地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战略部署要求,全力推进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为促进江西省及其他条件相近的地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及制定相关政策, 以便给实施轮作休耕试点提供参考, 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及实地考察等形式, 对江西省耕地轮作休耕现状进行了调查, 分析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关对策。结果显示: 当前江西耕地作物轮作具有面积比例低、模式多种多样、分布范围广、效益明显等特点, 而目前休耕主要采取退耕和休闲两种方式。同时指出当前江西轮作存在面积小、模式差、管理不善、效益低等问题, 而休耕多为被动式休耕, 存在面积不合理、休耕农田不合适、模式单一、周期无规律、补偿不到位等问题。由以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今后推进全省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对策与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农民意识; (2)制定科学规划, 分类进行; (3)明确范围,有效管理; (4)改善条件, 打造样板; (5)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 保障农民利益; (6)增加投入, 培养人才。

  • 江西省耕地轮作休耕现状、问题及对策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当前, 全国各地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战略部署要求,全力推进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为促进江西省及其他条件相近的地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及制定相关政策, 以便给实施轮作休耕试点提供参考, 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及实地考察等形式, 对江西省耕地轮作休耕现状进行了调查, 分析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关对策。结果显示: 当前江西耕地作物轮作具有面积比例低、模式多种多样、分布范围广、效益明显等特点, 而目前休耕主要采取退耕和休闲两种方式。同时指出当前江西轮作存在面积小、模式差、管理不善、效益低等问题, 而休耕多为被动式休耕, 存在面积不合理、休耕农田不合适、模式单一、周期无规律、补偿不到位等问题。由以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今后推进全省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对策与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农民意识; (2)制定科学规划, 分类进行; (3)明确范围,有效管理; (4)改善条件, 打造样板; (5)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 保障农民利益; (6)增加投入, 培养人才。

  • 潮土农田微生物研究进展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6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土壤微生物对不同施肥的响应和反馈对于评价和解释科学施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本 课题组在我国华北平原潮土碳、氮、磷循环相关微生物对不同施肥, 特别是对单施有机肥的响应方面的研究结果, 明确了潮土地力提升过程中的微生物学机制。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长期平衡施肥, 特别是施用有机肥能够显著增加潮土中有机碳和养分含量, 特别是磷含量, 进而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提高微生物生物量碳、转化酶活性、呼吸强度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碳代谢活性), 并且土壤微生物代谢熵与代谢热显著降低。相反, 在缺素特别是缺磷条件下, 土壤微生物不仅代谢效率低下, 而且代谢过程会散逸相对多的热量、排放相对多的CO2, 导致土壤质量明显下降。长期施用氮肥可增强潮土硝化活性、增加氨氧化细菌的数量和多样性, 且无机氮肥比有机氮肥影响更显著; 但是, 科学施用氮肥的前提是必须合理地添加磷肥, 才能更好地促进潮土作物生长、减少氮素损失和提升土壤地力。对于缺磷的潮土, 长期施用磷肥, 尤其是平衡施肥使得作物对菌根真菌(AMF)依赖性下降, 进而导致土壤中AMF 多样性下降, 更多的土壤养分分配给其他微生物, 有利于潮土农田地力的可持续性。潮土中一种土著微生物Bacillus asahii 对长期施用有机肥的响应最为显著, 该物种需要2~4 a 会成为潮土中优势微生物, 其有着独特的生理特征和丰富的代谢多样性, 能够加速和促进其他微生物对潮土有机质累积和磷素循环过程的作用, 在作物生长和土壤地力中起到“领军性”的作用。以上认知加深了对长期施用有机肥提升华北平原潮土地力过程中微生物学机制的认识, 有助于指导调控土壤微生物更好地服务农田生态系统。

  • 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6-29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中微生物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一门科学。开展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土壤中的未知生物资源,深刻理解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的产生、维持机制,并可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功能的演变方向。由于土壤中微生物绝大多数不可培养,所以其生物地理学研究长期滞后于动植物的生物地理学。21世纪以来,新一代高通量测序、组学技术的突破为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其成为土壤生物学、微生物生态学领域的国际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近期研究重点,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与发展态势进行了展望。

  • 中国土壤微生物组:进展与展望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6-29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文章分析了国际土壤微生物组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了土壤微生物组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综述了中国土壤微生物组的主要科研进展,提出了中国土壤微生物组研究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土壤-微生物系统功能及其调控所需的主要技术手段与能力建设,期望通过“土壤-微生物系统功能及其调控”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研究,为深度发掘土壤微生物组资源,定向调控土壤微生物组功能,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及资源瓶颈等问题起到应有的贡献。